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2(2 / 2)

加入书签

  尤其是边关这两年都在忙活着的水利。

  朝庭已经派人在做了,可是就连祈台城的也没有做完,更不用说是周围的那些县城了。

  照那工部派来人的速度, 再有十年八年的也不一定能够完成。

  太慢, 慢到谢一林只能想到另外一个法子,那自然就是要请人帮忙, 而在边关有钱有势又有能力做这个工程的也只有顾家最为合适了。

  “妹夫认为我们真的能够承接吗?”听完谢一林的话, 顾为民动心了。

  顾家不缺人,不缺银子。

  可是和朝廷派来的工部的人合作, 还真是从来没有过。

  不过真有这样的机会 ,顾家自然也不会往外推。

  那可是朝廷来派来干大事的,平时想要巴结都找不着门路的,现在竟然能够合作, 那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可是这样的大事,他们只是普通商户的顾家真的能够接到吗?

  士农工商,这可不是只说说的。

  哪怕顾家就是再有银子,可是作为被人看不起的商户是不能被改变的。

  谢一林确定道:“自然是能的!”

  谢一林说这话不是没有原因的,要说这工程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派来的人却是不太如意。

  去年工部派来了十个人,图纸有谢一林早早的请人做了并没有费多大的事儿,可是真到了施工的时候才是最慢的,因为在实际中遇到了问题还得有着少许的改动,在这个时候,十个人根本就不够看的。

  更不用说,工部前几天已经来了调令,调走了七个人,也就是说现在工部留在祈台城的人,实际上只有三个人。

  三个人做整个边关的水利工程,开玩笑呢?

  那三人也知道这事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皇上亲自下旨做的,要是被他们给做坏了,自己脑袋铁定保不住,就连家里人的脑袋是不是能够保不保得住都得另说。

  也正是如此,在那七个人调离之后,就找上了谢一林,希望能够由镇守使府出面找一些能工巧匠协助完成工程。

  对此,谢一林充分的体现了自己的大度,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协助!

  在答应之后,谢一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顾家。

  所以,这次陪着媳妇归宁就正好谈到。

  有了谢一林的确定的话,顾为民马上着手开始安排。

  谢一林在旁边偶尔的会提点一两句,水利可是不能出一点差错的。

  转眼间就到了饭点,还是顾大嫂派人来请了两遍,顾为民谢一林他们才去了饭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