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2 / 2)
灯影下,太后裹着被,半合目养神。
“母亲,那个兆林……”
“怎么?”太后睁眼看她。
“他有错,自当教训,可也是我没督促好。我把他带走,回去慢慢教。”
太后管着后宫,赵熙其实不该这样要人。但她难得张口,太后缓缓点头,“好。”
太后又闭回眼睛,低声絮叨,“熙儿呀,别不在意。眼界放开些,整个华国,哪里挑不出一个好的来?都得先试着慢慢相处,喜欢了,就留下来先瞧瞧,不喜欢了,娘给你再搜寻。”
赵熙坐在床边,静静听着,眼圈还是红了。
太后睁开眼睛,瞅着女儿这样可怜的神情,长长叹气。当初百般挑剔女婿顾铭则,万没想到他一病就故去了,女儿折腾得几乎去了半条命……她才惊觉,这位顾正君才是真正让女儿动了情的。
天子怎能轻易动情,那情意绵绵的所在就致命的软肋呀。太后只觉是以前是她疏忽了,往后必要警醒,万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还有那个顾夕,与顾铭则同族同姓。人才再好,也不过是一阵子稀奇,她一直纳闷女儿为何对他青眼有加。那天去百福宫见了,才明白,那小子通身的作派,和顾正君颇有几分神似之处。听说曾在宗山上一起住了十年,那不就是另一个顾铭则?
往后每天,熙儿看着他,心里想的还是顾正君,这太磨人了。
太后长长叹气。自己的女儿,只有她自己心疼。这一回,定要把好关,莫再让女儿伤心。
待太后睡着,赵熙出来。看见她的户部侍郎,就跪在院中的石砖地上。估计从宴上下来就跪在这里了,耗了几个时辰,北风正紧,飘起来的零星雪花,在风中打着旋,他全身都在地抖。看见她过来,还恭敬地伏下身去。只是没说出山呼万岁的话,估计是太难过了,说不出声音。
他的事,赵熙清楚。不过是去了几次清芳居,那里文人墨客云集,李兆林是读书人,大家聚会,自然少不得把他往那领。同去的很多朋友,其中还有与他私交不错的吏部的宋侍郎,那位是她的另一个侍君。
估计太后问责时,李兆林心里颇觉得委屈呢,大家一同去的,为何太后只罚他一人?
赵熙可明白太后的意思。她这是在替她选后宫呢。先处理一批,再培养一批,这个李若是不行,就换宋来,若他们都留不住自己的心,她就会再换人。反正她是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