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1 / 2)
都没说。
苏远不说,元泓还是知道了怎么回事,皇帝还格外旁击侧敲了一次。问他愿不愿意娶于家小娘子。
这话皇帝已经问过一次,但再问一次,显然又是于皇后在背后搞的鬼。
皇帝之前已经问过平原王,平原王说已经和人定下,就没有改变的意思。
元泓依然是客客气气的拒绝,恰好此间和南朝战事已起,军务不少,皇帝问了之后,就没有纠缠。
元泓在一旁听着皇帝和人分析军情,过了一会,他说了自己的见解。
中书侍郎这个位置,在北朝和中书令一样,并不如南朝那样大权在握,更多的是一个面上好看的清贵位置,清名有余,但没有实权。
而元泓平常除去处理公务,更多的是陪伴在皇帝身旁。
陪在皇帝身旁,有时候看着荣光无限,其实陪君如伴虎,祸从口出,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为此获罪,也是极有可能。
元泓很少在皇帝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除非皇帝发问,不然鲜少出声。今日倒是不同以往。
但是元泓说的都在点上。
皇帝有些意外,“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
“臣才疏学浅,哪里敢在陛下面前卖弄?”元泓道。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一同议事的人,掌握军权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先帝一辈的宗室诸王。军权除去那些镇将之外,绝大多数是交给宗室,但是宗室皇帝也不是完全放心下来。
军权这种东西,一旦掌在同一个人手里久了,那么就会自成气候。宗室掌控军权,成了气候的话,对皇权的威胁大。
只有互相抗衡,皇帝才能放心。
“你带兵的话,你觉得你能带多少?”皇帝问。
这话问的突兀,但皇帝却笑吟吟的,看着像是随便说的。在场的人,互相看一眼,复又垂下头去。
玲珑听到元泓要去打仗的时候,脑子都是懵的。
玲珑直接寻了苏远,“他不是在中书省么,怎么还要去打仗?”
中书省从两汉开始就是执掌皇帝诏令,发布政令的地方。左右和战事是没有任何关系。好好的中书侍郎,怎么调去打仗了?
这个问题,苏远自己也答不上来。
那边沈氏也看了过来,“这里头,该不会有甚么猫腻吧?”
苏远摇头,“不可能,徐妃娘家都败落了。在朝廷都排不上号,而且是陛下下令,徐妃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派头。”
说的也是,要是真有那么大的能耐,恐怕徐妃也不用仰仗平原王的鼻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