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1 / 2)

加入书签

  当年诸王之乱平定后,宗室亲王和异姓王全都得了“一丈红”,他们参与诸王之乱的子孙要么死要么圈到死,剩下的都贬为庶人,但是人一多总有漏网之鱼,更何况几位王爷志得意满地逼宫前,并不是没想过退路没有相应安排。

  不过当年负责收场的,正是崭露头角还是皇子的皇帝,以及他两个好哥们燕王和成国公。

  所以那些王爷们预备的退路绝大多数都让皇帝他们给抄了个正着,最后只跑了两个:一个往北跑了,一个往东南一路狂奔直至到海外当了土皇帝。

  而放任白姨娘换掉孩子而谋害废太子的那位是一个人,正是往北跑的那位——他老子在天下人看来死有余辜,但他却要血债血偿,做不到直接手刃仇人,那就让仇人父子要么阴阳永隔,要么父子俩反目成仇。早先白姨娘身边那个狗头军师一般的丫头,正是这位的心腹兼知心人。

  皇帝、燕王和成国公,可谓一网打尽,如果真按照原本大势显示的那样,他基本成功了……

  内阁散会后,不用皇帝要求,燕王也一定要留下陪皇帝说说话。

  他按照儿子的提醒,稍微一琢磨,就想明白了对方的打算,稍作酝酿,把这番话说给皇帝。

  皇帝终于惊呆了:本以为是他的疏忽,他正自责呢,哪里想得到无论如何这个儿子都好不了……

  燕王又找补了一句,“还有你的小儿子。”你只是找到了罪魁祸首的踪迹,又没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根据新得到的情报和信息,铁三角之一的锦衣卫指挥使带兵上阵,亲自审问,还真把小皇子身边的一个嬷嬷给揪了出来。

  这嬷嬷管着小皇子的几个奶娘,万一嬷嬷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嬷嬷下了诏狱,面对指挥使居然立时就交代了,只求不牵连自家儿孙——常年受那位的威胁,她实在是受够了!同时感念帝后恩德,她一直尽力周旋和对方虚与委蛇。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小皇子安然无恙的原因。

  所以做仁君贤后很有好处。

  蒙璋还拿这个调侃,“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你来了。”

  尚晖听了就笑,“按照原本大势,燕王夫妇为找儿子忽略了许多事,比如唐预意外身亡,又比如废太子无意害死了大皇子……唐预和大皇子可是男女主的父亲,这俩人再怎么沉迷科研忘记家人,但总体而言都是负责任的好丈夫和好爸爸,有大才就算了道德上还没污点。”

  蒙璋抚掌道:“原来如此。男女主固然知道不是皇帝和燕王的错,潜意识里还是多少有些迁怒和怨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