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6(1 / 2)

加入书签

个好一个,但现在英教授已经在办培训,到了第三批估计就不可能“事必躬亲”了……

  长老听见动静,就把校长和尚晖都请了过去。

  召对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早早感受到“国士”待遇,尚晖依旧很轻松,“既然他们愿意来,我就做个示范点出来?没必要来虚的,治病总是要花钱的。”至于许多人关心的第三批由培训合格的医生接受,效果会下降的猜测,他一样有应对之策,“我是个物理学教授,回头弄个设备出来,但是原理他们必须得学。”

  “火电后爹”的名头,长老都有所耳闻。

  说句心里话,比起让这个天资异禀的年轻人一头扎进生物医药,长老和校长以及不在场的院长一样,还是更希望能把精力更集中在能源上,继续有突破性的成果。

  尚晖就实话实说,“太阳能光伏虽好,成本还是太高,我想想怎么把成本压低一点,而且太阳能电池板也占地方。”过几年把光伏涂料抛出来,一步到位的同时足够逼死……倒不至于,逼疯国外同行应该差不多。

  他把自己的想法计划介绍了一下,长老笑容不减,还是那句话:要啥给啥,尽管放手去做。

  半个月后,交了“门票钱”的外国病人悉数到位。这些人治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想和尚晖做生意。

  探针的生产技术尚晖按照合同已经交给了卫衡石,不过因为探针可以重复使用,单这玩意儿卖高价不如连着控制台以及能计算患者能承受的合力电压的软件一起配套,搭着卖。

  卖设备不算完,培训医生又是一笔收入……所以把核心探针软件和培训捏在手里就够了,其他的部分可以外包。如果有人有企业主动伸出橄榄枝,愿意做代理商,尚晖和卫家就更不可能拒绝。

  精明的资本家们发觉尚晖把核心部分把得死禁,而且专利更是早早注册,可做文章的地方非常有限,就想先把代理意向定下来。

  来都来了,英教授这边收获有限,不代表别的地方也要铩羽而归。

  世界的眼光因为“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技术”而投注到花国科学界,虽然现在更像投石问路,但修燕然还是在心里感谢了一下英昊:凭白给她送了机缘。

  修燕然如今对付赵姗姗的手段和态度都大为改变:她要逆袭,只能毁了赵姗姗的事业。

  目前,也只能用抄袭和论文造假这种名目来达成目的,然而她不知道赵姗姗在研究什么。

  想要做出一副这成果是她先发现,她得从系统里花钱查看赵姗姗的项目再把这个相关技术买下来。有这么多钱,直接用更有价值的技术成果碾压赵姗姗不好吗?

  实际上她正是这么做的,等专利到手,她立即让研究员把论文发了出去。她买的技术让她从癌变的肝细胞中培养出了健康的肝细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