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0(1 / 2)

加入书签

闲时就在宫里四处走动,偶尔救下了几个人。

  这几个人跟了贤妃,好吃好喝又好生办差了,过了一阵子觉得摸清了主子的脾气秉性,便把自己为何落到需要贤妃相救的地步一一道来。

  二姐知道自己救了当年大皇子身边的嬷嬷,都吃了一惊:居然逃过一劫,也是个人物了!

  这一年里边关一直不安生,皇帝的心思根本不在内廷。

  这个时候还用这种鸡毛蒜皮来打搅皇帝,即使刚刚读书认字了一年多的二姐都觉得贵妃简直是气昏了头,不可理喻。

  但是站着挨打不是她的风格,即使她明白皇帝此时并不愿意内廷再起什么波澜,但她必须得报复回去。

  二姐靠在贵妃榻上,烛火闪烁,照在她脸上,让她姣好的容貌显得阴晴不定:皇帝不高兴又能如何?

  实际上二姐这次直接戳到了皇帝的痛处。

  皇帝能力不强——要是皇帝足够强力,也当不成末帝。不说一扫沉疴,成为中兴之主,好歹能让大宁再苟上几十年,但就是因为自己知道能力有限,所以他脾气真的不坏。

  不管是对是嫔妃子女还是百官勋贵,都颇能包容。

  就算这份包容之中有底气不足的缘故,这气量胸怀也挺难能可贵,唯独“一个儿子都没能活下来”这一点是他的死穴。

  人证物证都对得上,堪称证据确凿,皇帝令大太监亲自到贵妃宫里拿人。

  贵妃气怒不已,却无计可施。

  这么多年过来,她没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反而让贤妃脱颖而出,贵妃父母对这个女儿都颇为失望。这次别说贵妃的父母,连兄弟和同族听说贵妃惹了什么祸事,更是干脆地摘清干系,任由皇帝处置。

  然而直接处置贵妃不可能,皇帝只能把贵妃的身边全都带走换上新人,再令贵妃闭门自省。而与此同时皇帝在宫中的三个侄儿全都暂且交给皇后照看。

  明面上贵妃贤妃斗法,贵妃兵败如山倒,贤妃也只是争了个一时之气,唯有皇后坐收渔利。

  尚晖放出神识,在宫中绕了一圈,了解了大致经过,再跟国师打了招呼后,返回后他当着锦衣卫百户长叹一声。

  皇帝失了锐气没了魄力,其实这次借着暗害皇嗣的理由,足够把贵妃和她娘家连根拔起。这个时候户部换人,不知道有多少世家拍手称快。

  人家凭实力做亡国之君,尚晖还能说什么。

  却说贵妃的那位心腹来常水县可不是专门来收拾褚徵明的,等他按照轻重缓急把待办事项做得差不多,收到了京里来的消息,他擦了擦满头冷汗,连个交代都不给,立即收拾了人手和行礼,启程回京。

  锦衣卫百户手底下的小旗一直盯着这位来自贵妃娘家的管事,见此人带人仓皇离去,他便回去向上司报信儿。

  于是尚晖让百户亲自送到了门外,他婉拒百户要把他送回家的提议,在三天后终于回到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