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6(1 / 2)
了不少秋下里遗漏在草丛、灌木丛里的果子,更不消说挖竹笋了,几天连番的忙活下来,大家收获颇丰。
竹笋是好东西,特别是不见风的冬笋,只是真要是送到收购站去,价格却是上不去的。
不过架不住粟米有门路啊,先不说她能暗地里去相熟的人家销货,就是统一托付给何奶奶都成。
把存下来的冬笋送到县里,换得了钱票,又靠着何奶奶的关系,按照方家与曹家的托付,给帮忙买了些家用的东西,最后还给带了些细粮。
至于他们拜托她带的鞋子,粟米也到星网里买了旧衣服棉花,求着寡妇姨,给了佣金,给做成了厚棉鞋。
等东西都拿回来把他们的时候,方家祖孙三个,还有曹志辉夫妻一手钱票,一手物资的连连道谢。
再后来,粟米与毛毛发现,方竟成这货抢着帮她家干活,干的更带劲了,这是粟米始料未及的。
接连给县里送了三回冬笋,在腊月快要过年的时候,大家就停止了忙碌。
最后一回去县里送货,粟米带着毛毛,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年货就上了县城。
这些年来,他们姐弟的日子好过,还多亏了如奶奶,干爸干妈,还有钱叔叔,何奶奶,以及东子叔这些热心人的帮助。
在家里时,粟米就一个背篓一个背篓的,把要送把他们的年货给准备好了。
山里采来晒干的干蘑菇,干木耳,干笋子,包括眼下挖到的,自己精心挑选下来的嫩冬笋必不可少;
在星网里猎到后做成肉干的腊兔子、板鸭、腊鸡自然也有,就是花了铜板跟张屠夫买了一口猪,回头熏了腊肉腊肠的,一家也都拿上一些;
等趁着年前的空闲,把年货送完回家,年就真的来到了。
今年多了两户新邻居,考虑到自己与弟弟还拜了他们为师,跟着人家学知识,想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想着他们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好东西过年,粟米干脆的大手一挥,跟两家人约定好了一道过年。
为了这顿年夜饭,粟米跟宋安妮一起动手,还把毛毛与方竟成指派的团团转,才能赶在傍晚时分准时开席。
这几年形式不大好,都不让拜祭祠堂,过年也不准贴对联放鞭炮了,孩子们的乐趣少了不少,这不,全部心神都关注到了年夜饭上。
为了应景,粟米在开饭前,让毛毛领着方竟成抱了一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干竹段子到院子里点火燃烧,不能放炮,我烧竹筒也能有噼啪声,权当是年夜饭的炮仗了。
烧完竹筒子,七人团团围坐在粟米家的厨房里,火塘下烧着的明火被粟米灭了,任由炭火在继续发光发热,三脚钳架上头正烧着水的鼎罐上,粟米放上了一张特意量身打造的圆桌,刚刚好能盖住整个火塘。
圆桌上,是今天一整天忙碌的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