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 2)
待大家都坐下后,张氏领着两个小厮上茶,顾元贞轻轻吹着热气,在杯沿啜了一小口后,才问顾砚眀:“听说逢山书院要迁到惠山上去了?”
顾砚眀道:“是,书院背面就是集市,每逢赶集总是吵的大家无法专心上课,前些日子知府听说这件事就拨了一笔银子下来,另将惠山半山腰那片地也批下来,让重建院址,昨日听先生说,新址的图已请图匠师傅画好了,近期便可开工。”
逢山书院是文县最有名的书院,也是最年轻的书院,建院至今也只有五年。起初不过是吴巳圆和裘墨溪两名秀才合伙开办来养家糊口的,谁知二人于功名无望,教书育人却有才,短短五年便教出了四位举人、七名秀才,都是头三届的学生,一时名震文县,势头竟压过那些资历深久的老书院。
顾砚眀是第四届的学生,明年便要参加县试,有了前三届的好成绩,第四届书院便收到了不少资质优良的学生,明年只怕又是一片大好的成绩。因此县太爷对逢山书院甚是重视,院长吴巳圆不过跟他提了一次受集市干扰的情况,他便将此事放在心上,不出一月便将新址的事办下来,又批下一笔银子专作新院建设费用。
眼下逢山书院越发炙手可热,引得众多人家挤破头也要将儿子送进去,至今已有一百多名学子。照这个势头,即便不为集市吵闹迁址,将来也要为学舍不够而另觅宽敞的地方。
顾元贞尚未置可否,周氏已忧心道:“惠山那地儿虽说宽敞安静,可离咱们家太远,来回就得两个多时辰,到时候砚眀怎么办呢?”
顾砚眀面色平静,说道:“新书院会扩建学子宿舍,到时我便住在那里。”
周氏闻言稍稍放下心来,她清楚儿子向来是个能自理的,因此并不担心他在书院里的日常生活问题。随即她想起前些天听到的事,笑道:“听闻书院还打算办女学,可是真的?”
“是,这件事书院里已经开始筹备了。”顾砚眀道。
顾元贞时常在外走动,对这些消息倒也清楚,便补充道:“听闻书院那几位先生的夫人都颇有才学,从前也是小有名气的,想必这女学也能办得不错,将来倒可以送小萝去见识见识。”
周氏心里正是这么打算的,听罢便笑着放下手里的茶盏,拉过小萝,笑道:“正是呢,我也想着这件事若是真的,明年等小萝满十二岁,便预备着送她去待一待,倒不是要她学些什么学问回来,不过是略长点见识,学些眉眼高低、为人处世的道理罢了。”
阿汝初来人间不久,本就对这些事感到新奇,又恰巧记着昨晚答应顾砚眀识字的事情,顾家夫妇这样为她安排,她自然高兴,便兴奋地说:“谢谢爹和娘。”
周氏伸出食指刮了刮阿汝的鼻头,笑道:“傻丫头,你谢什么!”
“阿汝若要去入学,爹和娘只怕要早些报名才好,师娘们打算每一届只收八名学生,眼下还未开始,第一届的学生已经收齐,第二届也只余三个名额了。”
顾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