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8(1 / 2)

加入书签

魏骋不干,站在下面扯她的被子。

  花枝说:“三缺一,你拉我也没用。”

  结果对面铺上的一个东北大哥腾一下坐了起来:“我我我,我来凑个手。”

  花枝被他逗笑了,便从上铺爬下来,四个人围在小茶桌上打升级。

  东北大哥人长得彪悍,说话特逗,一边打牌,一边给他们讲东北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听得花强和魏骋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人心思单纯,几圈牌打下来,四个人就混熟了,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魏骋花枝都是大方人,到了吃饭的时候,就请东北大哥一起去餐厅吃饭,三个男的就着简陋的饭菜闷了两瓶二锅头,其中有一大半都进了东北大哥肚子里。

  东北大哥喝得高兴,又开始给他们科普东北人的生活。

  花枝前世去过东北

  ,对那边多少了解一些,所以她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而是有意识地询问了那边的花卉市场行情。

  东北大哥晕晕乎乎地晃着脑袋说:“哥是个粗人,对花花草草不上心,没注意这方面的东西,不过我们那边的人倒是挺喜欢养君子兰的。”

  君子兰?

  花枝被他一提醒,蓦然想起了前世轰动全国的东北君子兰事件。

  前世八十年代初,君子兰被命名为东北某市的市花,随后,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三到五盆君子兰,君子兰自至开始炒作成风,价格一路飙升,该市也由此成为君子兰最大的集散地。

  后来,市面上流出一些传闻,说有人靠君子兰发了大财,被当地媒体推波助澜一宣传,使得原本几块钱一盆的花卉一夜之间涨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珍品君子兰的市价更是超过万元甚至十万元。

  短短几十天,该市以君子兰为产业成立了数十家公司和几十家花木商店,向外省市拓展的分公司、子公司不计其数,最高峰时有几千人去各地搞君子兰花展,来回都坐飞机。

  据当时的知情人士讲,那段时间的钱太好赚了,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价格就能翻几翻。

  想赚钱,到市场东头买花苗,再到市场西头卖掉,就能赚上平常市民几个月的工资。

  传闻当年有一位港商在该市看中了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提出用一辆豪华皇冠轿车交换,被花卉公司总经理断然拒绝。

  君子兰的疯狂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