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1 / 2)
们赶在国庆节前开花,到时候让刘秘书帮忙多联系几个单位,批量销售出去。
之前的劳动节,县.委门前的花展就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跑去参观留影,连照相馆的都带着顾客跑到那边去取景,市政大街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
相信到了国庆节,会有不少单位争相效仿。
相比零售的灵活价格,花枝更喜欢走量,走量虽然价格低,但省时省力,来钱也快,不用总是守在市场等买主。
当然,名贵的花草就另当别论,说白了,那就是宰一个顶十个的买卖。
买完花种,花枝又特意坐公交车去了趟城郊。
不管在什么年代,大城市的郊区都是菜农聚集地,有的地方直接叫做蔬菜队,是专门往城里各大市场单位供应蔬菜的。
因为这里的人们以卖菜为生,所以掌握着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种植技巧,很早就开始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菜蔬,花枝打算去那边看看,学习点经验。
自古同行相排斥,菜农们一开始并不乐意传授经验,后来花枝把买来的花种拿出来,告诉他们自己不是种菜,而是种花,加上江渔和张三妮热情地递烟说奉承话,菜农们才放下戒备,让他们随意参观请教。
花枝随身带着小本本,把该记的都记下来,还跟其中一个比较实在的菜农要了电话号码,直到天快黑才坐公交车回城。
回到城里,花枝惦记着去以前的小房子,就说自己要去买些女人用的东西,让江渔和张三妮别跟着她。
江渔没有怀疑,便和张三妮一起去找老五。
事情办完,明天就要回家,江渔想再和老五喝一场。
花枝转了两趟公交车,沿着记忆里的方向找到了当年租房子的地方。
那是一条很破旧的小巷子,路面坑坑洼洼,常年积着脏水,夏天苍蝇乱飞,冬天就结成厚厚的冰,一走一滑。
日近黄昏,天气闷热,巷子里的人们都搬着马扎拿着蒲扇坐在门口乘凉,闲话家常,见花枝一个生人张望着走过来,都停下来盯着她看。
花枝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翻江倒海,这些人,有一大半都是熟面孔,是她在这居住时的邻居,看着他们,花枝有种恍然若梦的感觉。
巷子深处,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原来住的那间小房子。
小房子房门紧闭,锁还是那把老式的牛头锁,从外面看不出有人没人,一扇窄小的玻璃窗,上面挂着廉价的花门帘,而那花色,竟然和她以前用的一模一样。
花枝一时思绪翻腾,忍不住伸手推了下那扇门。
“你找谁?”后面有人问道。
花枝一惊,猛地回过头,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站在身后,那张脸是那样熟悉,花枝脱口叫了一声:“常生哥!”
男人愣了一下,问她:“你是谁,你咋认识我?”
花枝当然认识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