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2(2 / 2)

加入书签

  别人看他看的久了,会觉得自己通过这种眼神,接触到了超越世俗的另一个世界,突然之间,看淡许多世俗追求。江湖传言,他只欠成仙成圣的最后一步,似乎并非恭维。

  历数当世几位武学大宗师,宋缺建立宋阀山城;傅采林开门收徒,两次率众力抗隋军,成为高丽人心中的大英雄;毕玄乃突厥武学象征,不但收下多个徒弟,还训练出一队“塞北十八骠骑”,显然不满足于闭门潜修。

  这些人里,唯有宁道奇真正做到不沾不染,从未收徒传功,亦未建立任何势力。他虽和慈航静斋保持联系,并多次帮她们的忙,却只是因为理念相同,并无同气连枝,呼朋引伴之意。

  换而言之,他打心底认同师妃暄,认为尽早结束乱世的最好方法,就是选取一个合适人选,不断壮大其势力,直至其一统天下。否则师妃暄纵有三头六臂,也难说动他出手。

  苏夜问出这句话,既有挑衅的意思,又带着些许真诚,希望得到他的意见。

  宁道奇叹道:“小姐年纪在十一二岁之间,修为已足以和老夫齐头并进。老夫何德何能,敢觍颜指点于你。我只是觉得奇怪,想知道你为何背离道家清静无为的要义,积极投身于世间俗务?”

  苏夜笑道:“好说,这应当是我们理念上的分歧。历代道家传人都讲究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不要违抗定好的天命轨迹。其实我也这么想,但我印象中的道法,仅包括自然万物,不包括人事。对我而言,瀑布从崖上落入潭底,潮水随月相变化,风助火势,泰山任凭风吹雨打而巍然不动,这些才叫自然。至于李世民命中注定要继承大统,开辟盛世王朝,则与自然毫无关系,也无法令我产生半分敬畏。”

  宁道奇柔声道:“此话不错。但小姐难道不肯承认,若你率领瓦岗军,归附李阀门下,将成为李阀一大助力。有你相助,李世民必定能够尽早终结乱世,解万民倒悬之苦?”

  苏夜道:“这就是我们第二个分歧。为何是我归附李世民,而非李世民归附我?前辈睿智明达,也该坦率承认,若我一心要杀李世民,那么除非你和师妃暄贴身保护,否则我总有得手的一天。到那个时候,什么天命人命,终成镜花水月。”

  宁道奇并不讳言,当真坦率答道:“倘若有此必要,妃暄当然会负起保护李世民的责任。”

  苏夜不由一顿,依然直视他平和中透出睿智的双眼,苦笑道:“你们最大的认知偏差,就是自封为天意,一旦遇上不肯认同的人,要么施展口才,说服对方低头,要么以武力胁迫,逼对方服软。这不叫顺势而为,这叫弱肉强食。我知道这也是自然生物的生存法则,可是天地之中,弱小生物也有生存、竞争的权利。进一步想,人乃万物之灵,理应超越普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