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3(1 / 2)

加入书签

  这里头的东西一看就是积攒已久,怕是不仅只从一个人手上收到过“孝敬”。

  乔虞眼中带起讽意,水至清则无鱼,她也没想过彻底肃清这类不正之风,人的贪欲怎么能止的住?

  孙嬷嬷不是胆大妄为的人,想必就只是收了好处,给夏棉做个保护伞罢了,说不准还是夏棉准备的替罪羊也说不定。

  这么想着,她轻柔地出声道:“便是夏棉,妾也从未赏过她什么,皇上,皇后娘娘,这些首饰的来路甚是可疑。”

  皇后眼尖,倏然从那堆首饰中辨认出了件熟悉的簪子,不由出声道:“那根雁形的素簪,拿来给本宫看看。”

  她身侧的素枝闻言,走到殿中,从堆砌如山的首饰中,找出皇后所说的那枚簪子,呈到她面前。

  皇后仔细看了两眼,面上掠过一道惊讶,迟疑地转头对皇帝道:“皇上,您瞧……”

  元孝皇后闺名中有一个“雁”字,故而绣帕上选的大多是大雁的样式,渐渐的,首饰衣衫也偏向于与雁相关的,视作独一无二的标志。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是现在,宫中嫔妃往司制房送图样的时候,还会特意避讳。

  皇帝转头看去,下一秒脸色就暗沉了下来,仿佛聚满了黑云,气势逼人:“来人,去把大公主叫来。”

  大公主原本就疑惑父皇怎么会忽然传唤她,心头先存了五分不安,一进门,见皇帝面无表情,目色冷淡,越发忐忑起来。

  “澜儿见过父皇,见过皇后娘娘。”

  皇帝沉着脸不出声,只能由皇后来开口,她面上的笑容略微有些僵硬,但语调十分温和,将这儿发生的事儿娓娓叙述了一遍,言简意骇,能不说的一句都没多说。

  可见上回问学所的一场风波在她心底多少留下了一点疙瘩。

  大公主起初还能端得住,在看见那支白玉石雁字回时簪的时候,惊愕地睁大了眼,急急辩驳道:“父皇,澜儿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母后、母后离去后,留下的一匣子遗物澜儿一直小心收着,从未离身。又怕触景深情,连打开来都不敢。这簪子不过是沾了‘雁’字,说不准是旁人故意仿照母后的喜好打造出来的呢?”

  皇后温言道:“澜儿你有所不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皇上当年出征时,你母后初怀了你大哥,心头记挂不舍,才特命人制成了这支玉簪子,寄托愁思,其中情意难得,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支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