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1 / 2)

加入书签

>事关自己闺女的终身,李太太早把自己一半的嫁妆都补贴到闺女的嫁妆里——沈家可是京中一等一的人家,平日行事不见骄奢,不等于人家没有银子。可李太太的嫁妆也只平平,另外还有三个儿媳妇看着呢,儿媳妇还给她生了孙女呢!所以李太太给姑娘准备的压箱银子只有两千两,就这还是背着三个儿媳妇悄悄填上的。

现在好了,闺女有这五万两银子,买点儿庄子也好,置个铺子也好,每年的出息拿到手里,也算是有个活钱可以打赏下人。指着公中给闺女陪嫁的那个一百亩中等田的小庄子,一年下来闺女不拿银子贴补就不错了。

李太太即下了决心将聘礼全数填入李姑娘的嫁妆之中,便将三个妯娌的酸话当成了耳边风:公中嫁女自有定例,她闺女又没多用公中的东西,如今想留下她闺女的聘礼,那就答应将来她们各自闺女的聘礼也留下来吧。

不得不说这李姑娘的亲事,生生拉高了所有李家女眷对未来姻亲的希望。李姑娘的婶子们不知道是黛玉先取中了李姑娘的温婉博学,刘氏后看中了李姑娘的中正平和,一心只以为有李院正在,一位李姑娘能嫁进沈家,就有另一位李姑娘可以嫁进同样是大学士的别家,甚至有心大的都想到了几位皇子身上。

沈家是不知道李家婶子们怀了这样的心思,沈太太纠结着自己家中竟然没有女儿,到时新妇在新郎敬酒时没个陪伴的小姑子。

“你们两个没有一个争气的,哪怕有一个给我生个孙女也是好的。”这个时候沈太太开始抱怨起儿媳妇来。

刘氏也为此事心焦——当年沈太师受冤之时,族人无人援手不说,还想借机占了府里的基业,气的沈太师出了大理寺之后直接与那些人分了宗再不往来,这才让学士府连个近支的女孩都没有。

房氏觑着婆婆的脸色,小心道:“若是平日让玉儿陪着也使得,她与超儿家的本就熟悉。”自己虽然没生闺女,可还有一个如闺女一样的儿媳妇可以应下急。

沈太太明显意动,嘴里却说着:“现在人都知道玉儿与越儿定了亲,怕是林太太不会让玉儿那日来咱们府里。”

这就是沈林两家一直没大旗鼓说出黛玉与沈越两个定亲之事的原因,看看别人知道后玉儿少来府里多少回?就是沈老太太也暗中指责过太上皇管的过宽。

房氏实在相信自己的小儿媳妇,笑向沈太太请命:“这是周全咱们府中面子的大事,少不得我亲自去求林太太罢。到时咱们悄悄把玉儿接来,再嘱咐超儿媳妇的人不要多嘴。这是为超儿媳妇好的事儿,那孩子不会不知道。”

“好,你若真能说动了林太太,我有好东西赏你。”沈太太直接拍了板。

明知与礼不合,贾敏还是耐不住房氏的软磨硬泡——随着黛玉一日日长大,贾敏更愿意让沈家仍如现在一样喜爱她,这样黛玉嫁过去之后,日子会好过的多。

于是在李姑娘尚在忐忑之中时,就听见一声戏谑的:“嫂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