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5(2 / 2)

加入书签

  那人方额宽脸,横眉怒目,须发皆无,颅顶点十六道戒疤,着黄裟,项间挂一串巨大佛珠,色泽敛纯,只一眼便知不是凡物。

  那人走至近前,见得二人,眉头挑了挑,疑道:“奇怪,竟都只差一步……”

  话语轻不可闻,却被两人实实在在听入耳中,便知这人压根没想隐藏。

  小僧童在一旁笑着替双方引见,“二位施主,这位便是生相大师。”

  他眸色微闪。

  生相,珍稀级堪舆师。

  亦是下了邀贴请夜息来此造梦的人。

  珍稀造梦者与珍稀堪舆师……

  手指下意识紧拢,指节尖韧得发白。

  她不耐地抽出自己的手,上前一步拱手道:“乌国夜息,见过前辈。”

  生相手中浮沉不咸不淡地托住她,“公主客气了,远道而来,不甚荣幸。”

  他默声行了一礼。

  生相一脸意味深长地受了。

  他站回她身后,不发一语。

  “前辈,此地是有何特殊不成?”

  生相看向她,“此话怎讲?”

  她面无表情道出先前所见之景。

  听完,生相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殿内,“你二人竟都看到了,莫非……”

  她正欲听他说下去,生相却止了话语,朝她道:“公主这是与若相有缘呢。”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个故事终于来了,如果说,谢薜篇是我最喜欢的故事,那么若相篇,是我写完之后心里难受的一篇故事,因为我所想表达之物,所欲释怀之事,皆借这篇故事完全说出来了。

  ☆、杜蘅篇:金玉书(二)

  京城有杜培二家,皆世代供职于翰林院,享清流正名,然这两家真正荣升时,得从《大远成典》编撰一事说起。

  上德初年,帝召翰林院大小官员主持修撰一部攘括百家之学的文献集,编撰队伍从一开始的数百人增至后期大典初成时的三千余人,这部文献集,倾尽百官心血,历时十年终大成。成后帝甚悦,封赏翰林院全体大小官员无数,其中地位最高的一路升至正二品文较,共有两人,即《大远成典》主编,杜元,培玉。

  说来也巧,杜元与培玉不仅同年举进士,更是一同被点了翰林,再往上追溯,祖家都在白鹤书院。

  种种巧合下来,二人自是相交甚深,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