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 / 2)
为了避免“知音”通过“一句”就明确乐曲表达的故事及情感、有效考量“知音”的“相对音准”甚至“绝对音准”,截取的四句琴乐,并不全取“一”,而是再由琴手自由取“半”——就如歌词的前半句或后半句,一个逗号的语气断句。
古人学“乐”曲谱上没有“节拍”,对于从小依“琴谱”学成,完全靠记忆、摸索、练出“节拍旋律”的“知音”而言,知“一”明“全”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比赛要求写出的唱名并不是现代“哆、来、咪……”发音,为简化难度,默认“五音”即唱名!
“半”句由多个“小节”组成,一“小节”唱名,短则一音,长则含五音及其组合音(5~6个)!书写“宫商角徵羽”笔画多,听写唱名时,容易遗漏、拖延,更何况还要回忆和分析出曲子的名称与主音!
因此才需要“辅助”作充足书写唱名的时间的帮助!
即便如此,吴渊发现:前三组退赛的便有八名。袁雪芊组的则完成了比赛!
她在第四组“知”音,但三组时间足够观众欣赏相交而弹的琴乐,了解胜局的艰难。
要不然知音阁二局规则也不会演变成——不论对错多少,只要坚持完成比赛的知音都给予相应的分数。
他们怀疑:来来去去,弃赛的、迟疑的……上午最后一组,会有“新鲜”可看?
还有带一丝希望感叹:至今没有真正的“知音”!
大部分观众无奈盼着尽快确定:一组后的胜负……
然而惊掉他们下巴的是——笛音落的同时,就有个小丫头伏案而作……
观众们“热闹”了!
“到底是哪个自暴自弃的丫头,琴弦音未出,哪来的答案?!”
“不是该直接离座弃赛吗?”此说法得到更多的附和!
“咦,怎么还换笔书写?”
她奇怪的举动,渐渐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哎!看那个姑娘,笛音刚落,就有动作,估计也就应付了事……”老友遗憾的叹道。
乌先生把目光投向楼下,寻着老友及众多观众谈论的对象……
“渊丫头?!”她会选择“出风头”?
“咦!蓬生认识?”快向老友我讲讲……
某些情况下,吴渊为了便宜行事,会毫不迟疑运用现代“习惯”,譬如此刻!
毕竟一个二十多年的人生,一个短短八年,还是前者的影响久!
此刻若不用,即使知晓之后乐曲的答案,书写的时间也会拖累进度,她可不想有读心术加持,还要面临失败后吴悠的唠叨……
吴渊并不急于记录,而是从十张宣纸中抽出一张备用空白宣纸,拿过小号狼毫将1至8的阿拉伯数字分开竖列在宣纸左侧!
8个数字,代表曲目弹奏次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