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0(2 / 2)

加入书签

  中影跟华夏是国企背景,工作方式中规中矩,但在院线方面影响力比较大。

  华谊光线采用的是发行矩阵的模式,即N个城市都有这两家公司的落地发行经理,在上片的时候,落地发行人员会跟当地影城进行沟通,负责首映跟路演等等工作。

  星美、博纳是大型的内地民营企业,工作方式跟中影华夏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没有发行进口片的发行权利。

  可能有人不理解其中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发行公司就是渠道商,赵谦这个生产商需要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影片),交给发行公司(渠道商),拿到院线(商城)去销售,然后根据票房(销售额),扣除各个环节费用成本,最后到手才是自己的。

  比方说100块钱票房,需要先扣除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跟3.3%的营业税,院线方面按50%分成。(09年广电出台的政策,参照国际规定,要求院线分成不得超过50%)

  话说2016年国内票房总收益为467.12亿,这5%的22.856亿的专项基金,到底用在了哪里,emmm……

  另外发行公司一般占5%-15都有可能,这个得看影片质量,质量好,可能分成会要少一些,想反质量差,分成会要得高。

  大型发行公司肯定要价更高,这个关系到排片率问题。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制片方最后大概能拿到30块钱,按比例是30%多点,不超过35%。

  所以业界都会说,一部电影,票房至少要是成本的三倍才能保证不赔。

  比如总共1000万的制作+宣传成本,至少要3000万票房才能回本。

  因此很多电影就算上映,要是质量不过关,照样扑得一塌糊涂。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

  在这之前,赵谦得先把电影拍出来,不然想再多也没卵用!

  张思雅对他这种“领导张张嘴,下面跑断腿”的行为很不满也很无奈,但拿他没办法。

  “行吧,我尽力。这部新迷你剧……嗯,《报告老板》的投资打算投多少?”

  张思雅随意翻着手中的剧本,感觉他这脑袋不知怎么长的,哪来那么多奇思妙想。

  别人想要一个好剧本,起码得花一年半载时间慢慢找慢慢挑,他倒好,随便写一个出来,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赵谦直接说:“参考《万万没想到》吧,继续走低成本路线。”

  不是他不想投多钱,而是都市迷你喜剧不需要高成本,保证作品精良程度足够就行。

  影视剧本,最关是能出爆款金句,比如《万万没想到》里面的“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种,这样就不愁没有市场。

  很多制片方挑剧本也是这样,专门挑能出金句的剧本,才会找人对剧本做评估。

  赵谦自然是不担心剧本问题的。<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