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 / 1)

加入书签

所知,伟大的长安城地处关中地区,地狭人多,交通不便。到了大旱的年份本地的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而外地的粮食又难以运进来,如果遇上灾荒严重的年份,不仅老百姓的粮食会出现短缺,就连城里官员吃饭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据闻在大旱年间,隋文帝就曾经先后两次率文武百官到洛阳去就食。隋文帝杨坚曾在大旱之年跑去洛阳就食这件事情千真万确,不过你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提起这件事,谁提他就会和谁翻脸!

  杨坚做梦都想要把都城想到洛阳,并且还为迁都的事情吃了不少的苦头,不过想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城可不像随随便便在外面建个草棚、搭个饭灶那么简单,迁都牵涉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在洛阳城建那么多宫殿费心费力就不用多说了,仅仅是把长安城宫殿里的金银细软运到洛阳城就要动用几百辆马车都不止……

  除了迁都的工程量巨大,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隋文帝杨坚需要慎重考虑的,那就是他自己的声誉问题。如果自己顶住压力迁都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也就罢了,万一迁都后下雨时都城的路面仍然像以前一样坑坑洼洼的,或者产生另外一些问题,最后无疑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声誉。杨坚可不想自己到了晚年还要落下一个“老糊涂虫”的名声。

  有人说,隋文帝杨坚做事总喜欢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所以他做成了许多其他人都做不成的事情,不仅打了许多的胜仗,最后还成了大隋朝的开国皇帝;同样,因为隋文帝杨坚做事喜欢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所以有些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就没能做成,比如说迁都的事情。

  隋文帝做梦都想把大隋朝的都城迁到洛阳城,可是直到他驾崩的那一天,也只是把大隋朝的都城迁到了离长安二十一里东南的龙守川处(也就是大兴城)而已,算是小小地过了一把迁都的瘾。

  

  第三章 第二节 2

  我要说这个故事和隋末传奇“风尘三侠”有关。严格来说,它主要是和“风尘三侠”中的李药师有关。

  关于这个故事的背景,我也已经说了很多很多。在前面我已经说到了大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说到了他对江山社稷的忧虑,说到了他想出来的一个天才般的创意“分科取士”,说到了他因为压力太大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还说到了他迁都洛阳城的夙愿,我甚至还无意间提到了爱拍马屁的权臣杨素,不过我的故事写到了这里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提到,那就是隋文帝的次子杨广,以及和权臣杨素之间微妙的关系。只要一提到东都洛阳城,就不得不提到隋文帝的次子杨广,以及他的越王杨素之间微妙的关系。

  隋文帝的次子杨广于公元569年生于大兴,幼时就聪慧过人,而且长相秀美绝伦,因此深受隋文帝的宠爱。杨广十三岁时就被封为晋王并出任并州总管,担负起拱卫京城的重任,20岁时就统领五十万大军灭掉了强大的陈朝统一了全国。晋王杨广登上皇位以后就立刻命令越王杨素为营都大监、宇文恺为副监,修建洛阳城以作为大隋朝的东都。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杨坚称帝后他先后被册封为御史大夫、 越国公,权倾一时。越王杨素是大隋朝的一位权臣,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诗人,但是他的性格有点喜怒无常,被册封为越王以后他的心理甚至还开始变得有点阴暗了——不知道为什么,被册封为越王以后杨素就总是喜欢无故地宣判别人的死刑,但是在最后临刑时他又经常赫免别人的罪行,经常弄得那些被赫免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该怨恨他,还是应该对他感恩戴德。

  尽管越王杨素平时总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但是他对隋炀帝杨广的命令可一点都不敢怠慢,他一接到隋炀帝的命令以后立刻行动起来了:越王杨素先是飞鸽传书叫人把自己在洛阳城里那些本来就很豪华的宅子又重新修葺的一番,然后又到外面招徕了不少能歌尚舞的歌妓。等这一切前期工作都完成得差不多了,杨素和他的亲信以及工程队也都赶到洛阳城了。

  越王杨素和他的亲信们一赶到洛阳城的就开始着手干正经事了,那就是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张贴告示招募年轻力壮的劳工,准备把洛阳城建造一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城!

  隋炀帝平时总是称赞越王杨素忠心耿耿,是大隋朝的顶梁柱,但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过去洛阳城打听工程的进度。有小道消息说,其实杨广早就已经派出了密探潜伏在洛阳城里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暗地里调查越王杨素在城里的所作所为!

  那些小道消息肆无忌惮地在洛阳城里流传,弄得越王杨素的心里甚是不安。后来,外面甚至还有消息说,为了防止山东乱匪滋事、影响营建东都的工期,隋炀帝不久还会派一大批军队驻扎洛阳城外。

  杨素听到炀帝杨广将要驻兵洛阳的消息后感到很是震惊,于是就赶紧飞鸽传书把所有的幕僚都召集回来商量对策。

  经过激烈的讨论以后,杨素的幕僚们最终一致认定,隋炀帝将驻兵洛阳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谣言而已。那些人造谣的目的就是扰乱越王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