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 / 2)

加入书签

  他说得没错。爷爷去世后,“人工智能寒冬”就到来了。一方面因为没有出现新的众望所归的学科带头人,一方面也是因为民间反对人工智能呼声居高不下,政府迫于压力不断削减给研究院的拨款。十二年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一直没什么亮眼的成果出现,本来在国际上鳌头独占的优势,如今也所剩不多了。

  作为爷爷“绝笔之作”的星,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水平。即便放到今天来看,部分新型机器人的硬件装配或单项能力已经略微超过了他,但他的总体水平依然是一流的。可惜他一来不是战斗机型,就目前表现而言,生活技能之外,仅以数据分析和程序处理能力见长;二来核心芯片的技术未经发表,技术隔阂严重,难以推广;三来,他严格来说还是未开发完成的测试机,谁也不知道完成度到底如何,爷爷笔记中提及的他最为杰出“划时代性的学习进化能力”至今也没有丝毫现实表现,也不知道实装了没。

  说实在的,现在星表现出来最厉害的地方,是他的语音和表情都十分生动。不过由于恐怖谷效应和伦理方面的原因,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不再致力于语音和表情的拟人化了。总之,多方原因作用下,虽然我心里隐隐觉得,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人,但他仍然只能屈尊给我做管家。

  九点二十五分,我到达芯片球前。

  芯片球是研究院的标志性景观,是一个布满插槽的球,上面的每个芯片都是这个领域闻名一时的成果。把自己的芯片插到这个球上,是研究院里所有人的奋斗目标。

  “之研!”穿着亮橙色连衣裙的女生从门口方向跑来,一边跑一边往身上套白大褂。

  “你来得好早!”她边说话边把头发在脑后扎起来,“话说你改了备注我才知道,你的机甲竟然是9系的!S950对吧?新机型!超棒的!要不是我和我的小8都磨合好了,我也申请换一个去。我这就是入职的时间不凑巧啊。”

  陈明羽自来熟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手足无措,顺着她的话题回答道:“昨天报到的时候,顾组长说恰好装配部刚刚交付了一台新的机甲。”

  “机甲到手了要好好调试下,毕竟是陪我们上战场的!事到临头就晚啦!”陈明羽煞有介事地交代道,似乎吃过这个亏,“不过我们顾大组长是出了名的谨小慎微,他刚开始交给你的任务,你就是开自动战斗模式躺在机甲里睡觉,恐怕都出不了事。”

  我们一边说话一边在大楼里七拐八拐,期间过了无数道门,刷过门禁卡也验证了指纹和虹膜。等到站在了写着“调查组”字样的合金门前时,陈明羽才突然记忆回笼:“完了,忘记告诉你怎么认路了。”

  “……呃,没事。我沿路看到都有地图指示的。”

  “那个虽然是有用啦,但是好烦的。这样,以后我们就在芯片球前碰头。我刚刚结束一个任务,正在写报告,这一两个星期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