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6(1 / 2)

加入书签

忙道:“仁善堂刚刚筹建,无论是物质人员都奇缺,就需要众位夫人相助了,无论是出钱出力还是出人,甚至是捐些旧衣物都是善举。”

  等刘珍儿说完,她们就知道刚才是误会了,长公主殿下没有硬逼着她们出大血的意思,虽然也不可能出太少,但总归这个态度让人舒服些。

  “我也捐出铺子的三成收益二千五百两。”一位夫人略作思量后,就命丫鬟回去拿钱。

  刘珍儿当即拿起备好的笔纸,将这位夫人和她捐的银钱记下来。

  又有几位夫人报出捐献银两和物质,刘珍儿也认真的一一记好。

  “颖盛郡君记这个做什么?”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难道是长公主吩咐的,将出钱和没出钱的分开记好,以后区别对待?

  看着众人小心翼翼的眼神,刘珍儿笑这解释:“仁善堂会把每笔善款和花用记好,供每位捐赠者查看核对。”

  那些夫人顿时放下了一半的心,看着每笔帐都记得清清楚楚,也确认长公主是真的要做善事,而不是捞银子。

  “记下来的这些仁善者的名字,以后也会刻在仁善堂外的功德碑上。”刘珍儿继续道。

  功德碑?!立马有夫人追问:“我们女人也能上功德碑?”

  在大众印象里,除了贞节牌坊,其他牌坊、碑、匾之类能名传后世光宗耀祖的事完全跟女人沾不上边。如今听说专门为她们建一个碑,让人如何不激动。

  “女人当然能,前朝苏州不就有个陈氏立了功德碑吗?”刘珍儿给她们增强信心。

  立马有人道:“那不一样,那个陈氏被当时的皇帝下旨嘉奖了。”

  “我们和她做的善行是一样的,她能立,我们自然也能立!”刘珍儿语气诚挚恳切,让人不由自主的受到蛊惑。

  长公主看到那些刚才没表态的人都满脸意动,才缓缓开口:“等把仁善堂做好了,好到无人可以指摘,好到人人称颂,功德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说来为时过早。”

  大厅里激烈的气氛,蓦然收敛了很多,但刘珍儿看得出来,很多人眼神明亮了很多。

  如果说刘珍儿给她们描绘的是一个美好风景,那长公主给她们说的就是到达那个美景的道路。这条道路,让立功德碑的事情变得切实可行。

  “我们现在就建善堂吧!”立马有人提议。

  “好。”长公主欣然同意。

  刘珍儿拿出一幅简单的地图,指着上面的几处道:“我们打算在这几个地方挑出一处,来建造仁善堂,各位夫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外北街这个地方就不错,离主街和城外码头都不远,无论是运送建房的材料还是粮食衣裳都很方便。”众位夫人仔细看了地图,询问了周边环境,商量后统一意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