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4(1 / 2)

加入书签

会……”

  “那个能用一张蛛网,悬丝购物的玩意儿,叫什么宝来着……”

  “那种能把人照得更漂亮的照相机,娘子能给我们留一个吗?”

  ……

  这时候希孟过来,朝各位文物同伴点一点头,对佟彤说:“城门守军已经听说了高博朗上尉的运输车队路途所遭变故。这里是通行证。可以进城了。”

  佟彤大喜:“拿来我看看。”

  一转眼的工夫,身后昭君、文姬、小明、还有其他化形文物,已经全都消失不见,只留一桌喝剩的茶水。

  ------------

  成都市中心的古迹大慈寺,香火衰微,游人寥寥。正中的佛殿被炸塌了一角,露出半脸愤怒的金刚。

  藏经阁门口挂着张手写的宣纸:“故宫博物院成都办事处”。

  里面密密麻麻,从脚底堆到阁楼,全是从北平运过来的木箱子。

  有的箱子干燥而洁净,上面的封条都完好无损;有的箱子潮湿发霉,封条七零八落;有的沾了泥,变了色,有的边角虫蛀鼠啃,又被人为修补过,一片一片的小补丁。

  仿佛一张张无声的连环画,述说着这些木箱各自不同的遭遇。

  “成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小徐一边指挥工人将木箱从卡车上卸下,一边对着佟彤和希孟千恩万谢。

  “前天的轰炸太可怕了,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编队的飞机!我们故宫办事处的人也炸伤了好几个,现在还在医院恢复。派人到城外去找车队,只看到一簇簇火苗苗,有人说最后几箱文物来不及运输,都跟着炮弹一起爆炸了!哎哟喂,那时候我们觉得一切都完了,对不起老祖宗……”

  佟彤问:“这些文物会长期存放于此吗?”

  “哪会哟。”几个人同时叹气,“成都地势太平,房屋老旧,防空洞也少,完全不适合躲避轰炸。咱们都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哪天叫转移,立刻再转移,走哪算哪吧……”

  小徐絮絮叨叨的把箱子放好,又检查封条、签名、防水,确认万无一失,这才拿出个小本本,让佟彤和希孟签字。

  “敢问两位尊姓?是哪个机关下属的?我们馆长说了,若是这批文物有幸完璧归赵,要造个名册,把护宝有功的都记录下来……”

  佟彤跟希孟对看一眼。她笑道:“我们算是志愿者吧。就不必留名了。”

  小徐坚持:“那就留一个名字也行,长官们吩咐了,每箱文物每次落地,都得有个交代。”

  佟彤想了想,在签名本上写了两个字。

  “高茗”。

  就冒充高太爷的亲戚好了。反正追根究底,她两人之所以能站在这儿,全靠高茗认出那个望远镜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