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8(2 / 2)

加入书签

  “……瞧一瞧嘞……本家世代收藏,有些是拆迁拆出来的玩意儿,有些是我的旧藏,本来舍不得拿出来卖的, 但最近看上了一幅珍品古画,手头现钱不够,只能忍痛割爱, 就等识货的咯……”

  还真有人在他的地摊前好奇驻足。马老师一身装扮毕竟惹眼,手串盘得哗哗响,一脸的沧桑世俗,很符合有些人心中的“大师”面貌。

  “师傅,”有人在他的摊位上翻翻捡捡,“这些古玩是真的吗?”

  虽然门口的保安说得很清楚,这市场里不可能有国家禁止交易的文物;但人都有侥幸心理。万一那卖家也不识货呢?万一把宝贝当废品摆出来卖呢?

  这事儿还真时有发生。比如元青花瓷小昭,就被卖家当成现代仿品,三十块出手了。

  犯法吗?也不算犯法。民不举官不究。

  文玩圈子里,在鬼市“捡漏”的新闻也时时发生,再被专业软文渲染一番,专门勾引那些半瓶子水的入门级藏家。

  所以那人一问“是不是真的”,马老师就知道是个小白。

  他来了劲头,手串一收,笑着招呼人家:“请坐请坐。这些都是鄙人的多年收藏,如今低价出清,合眼缘的您就带走,喜欢哪个?”

  “小白”果然被忽悠住了,低声惊呼:“看这落款是张大千的?”

  马老板连称“识货”,拿出他那个聚光手电筒,一寸一寸的解释。

  “张大千的笔墨,于石涛尤见功力。你看这个用青绿及水墨作大泼墨,典型的张氏风格……是是,张大千的画拍卖行都拍出天价,您是懂行的。但您要知道,张大千生性豪奢,经常随手一画,赠给身边的丫环、厨师、司机……所以流入民间的也多。这幅据我估价,也就八万到十万之间。具体怎么鉴定,我告诉您一个独门绝技。您看这个落款的笔触……”

  正当“小白”听得入神之时,旁边忽然有人插话。

  “假的,天津行货,上下层墨色不是一个地方出产的。”

  小白一怔,脸色阴晴不定,放下画走了。

  马老师赶紧叫他:“市面上张大千确实仿品很多,但我这个绝对不是……”

  人家根本不听,很快就移情别恋,跑到另外的摊位上去看自行车了。

  马老师气急败坏地回头:“谁在那儿瞎说?谁让你坐这儿的?”

  他要是老老实实明言这些货都是仿货,出个合适的价,也许那小白还会花钱买下,挂在客厅里欣赏欣赏;现在可好,吹的越狠,泡泡戳破的时候,弹得越疼。

  希孟专心吸奶茶里的珍珠。

  市场里来去随意,也没规定必须卖货的才能坐马扎。马老师除了咒骂几句,也拿他没办法。

  还好今天天气好,客流量比较多。没过一会儿,又有几个外地游客驻足在他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