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3(2 / 2)

加入书签

  Tony王老师和他的第一个顾客默默走在路上,树林、亭台、农田、河岸,一切都宁静而古朴。

  这时候是北宋时期,还没出现反人性的程朱理学。男女同路而行虽然不太常见,但也不算伤风败俗。

  顺着汴河一直走,就是进城的路。码头外泊着几艘运货的船,供人休息的竹棚下卧着两只狗。河对岸矗立着一座刚搭好的戏台子。

  都是画中曾经出现过的景物。此时一比一原封复原,让人有一种庄周梦蝶的感觉。

  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佟彤走到微微出汗,才走了通往城门的一半距离。放在画中大约也就不到一米。

  《清明上河图》的庞大,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同身受。

  但她总觉得,说不上为什么,有一种平白紧张的感觉。

  “你觉不觉得,周围气场有点奇怪?”她终于想到了一个形容词,“这些船只、戏台、房屋……就好像……就好像是,里面的人都消失了……”

  希孟不动声色地左右看看,,轻轻蹙了眉头。

  “不是好像。这些地方确实都没人。”

  佟彤恍然。

  就是,人呢?

  偌大《清明上河图》,走到此刻,遇到的活人屈指可数。

  而且越往中心走,越清静!

  人都哪去了?

  ☆、擅闯民宅

  肯定是乾隆捣的鬼。

  正常的《清明上河图》里, 绘的是清明时节,东京城内外居民“上河”——也就是出门买买买——的盛况。

  北宋末期, 城市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空前辉煌, 《清明上河图》里也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画面里人潮涌动, 市中心地区摩肩继踵, 还因此而产生了不少交通事故,被画得栩栩如生。观画的时候,耳朵里几乎能听到那些喧闹的生活噪音。

  想想如今的长假期间, 帝都核心区域的拥挤盛况。

  倒退几百年, 古人们也不遑多让。

  《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八百多个人物, 外貌、地位、衣着、动作,无一重复, 这也是它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划船的、务农的、赶驴车的、送信的、卖各种小商品的……

  佟彤心算了一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