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1 / 2)

加入书签

  佟彤问:“可否见一下零碎……哦不,见一下尊容?”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他除下头巾。底下的头发被染成了明黄色的鸡毛。黑袍脱下,臃肿不堪,里出外进地堆砌着无数混搭元素:几件红橙黄绿的旗袍马褂,袖口一只卡通鹅,几件薄厚不一的东北红配绿大棉袄,全身上下像九十年代的门帘似的,挂满了廉价塑料珠。

  难怪他走路困难。这身杀马特行头扒下来,估计能武装一整支廉价剧组,温暖三五个山区小学校。

  佟彤看到那只卡通鹅,心里一咯噔,觉得自己似乎知道他是谁了。

  最后,对面的混搭男孩抚摸面罩,面露难色。

  “人家不是故意要吓人的厚……但……”

  佟彤赶紧说:“不用摘了,您脑门上是不是有个大写的‘神’字?”

作者有话要说:  聪明的小朋友肯定猜出来这是谁啦

相信我,他会变好看的!

PS:翠玉白菜、肉形石、斗彩鸡缸杯、乾隆碧玉玺、毛公鼎……这些都是台北故宫的精品馆藏

  ☆、大白鹅

  “可他是《快雪时晴帖》啊!!”

  佟彤围着希孟转圈圈,“王羲之的墨宝!”

  “我知道。”他咬着陈亮赠送的进口车厘子,满眼嫌弃,“但我没想到,分别几十年,居然变成这么个嗲精。”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

  它是乾隆最得意的收藏之一,一直保存在清宫内府。直到近代烽火迭起,《快雪时晴帖》命运沉浮,于1949年被运往台湾,一直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巧得很,在北京故宫推出青绿山水特展之后,台北故宫也举办了“书画菁华特展”,拿出了不少压箱底的宝贝,《快雪时晴帖》赫然在内。

  所以那个自称叫雪晴的男孩才说,“可素人家真的不想就酱紫出镜耶!”

  因为《快雪时晴帖》实在是被乾隆祸害得无从下笔了。原件短短四行28个字,让乾隆盖满大印不说,每次拿来欣赏都忍不住提笔点赞,题了70多处、上万字的弹幕,甚至在左右绫裱处挖出空白写字,可谓每毫米都利用到家。

  什么“神乎技矣”,什么“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什么“天下无双,古今鲜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