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4(2 / 2)

加入书签

  在许昕华被日报点名夸了之后,情况又不一样了,日报称她和郁白文是“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应该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其实这话不是日报直接夸的,他们转载了晚报那几乎全篇都在歌功颂德的报道,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日报既然会一字不删的转载,说明他们也是赞同晚报的意思,就等于日报也在夸许昕华和郁白文。

  被日报点名夸奖,许昕华瞬间身价倍增,她在短短几天里,收到了数十份活动邀请,甚至有不少神通广大的人,电话打到了她手机上,不只是联络感情和谈合作,还有些人为了高薪挖角,诚意十足。

  许昕华保持一贯的风格,所有来电都客客气气的应答,挂完电话就抛之脑后。不用脑子想都知道,郁白文遇到的追捧,肯定比她更多,而他作为欣荣的“发言人”,就不能像她那样无差别的拒绝所以邀请,有一些活动和应酬他只能亲自到场。

  所以郁白文专门列了个行程表,每天不超过四个小时的采访时间,接待以及安排各家媒体单位顺序的工作,就交给公关部了。

  就这样的安排,郁白文已经分身乏术了,正如许昕华最初想的那样,他把几乎从没插手过公司事物的老爷子请出山了,商会和政府牵头的一些活动就由老爷子出面,郁白文身上的担子才轻了不少。

  不过郁白文忙得焦头烂额,许昕华也没好多少,广告开始生效,几乎没有给缓冲时间,各市的门店直接迎来了比年前更旺的旺季,再热闹一点的门店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人流量大才能有高销量,只是流量过大势必会带来一些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手不足,服务难免不够周到,可能会给第一次进店的顾客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现场过于混乱,给顾客不好的消费体验,同时也会造成管理混乱,货物清点不及时,甚至出现失窃的情况。

  这个时候,公司员工几乎都是从门店选拔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分店和总部的员工加起来有数百人,像林秀玉她们是从普通店员到店长,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对门店工作得心应手,再能干点的甚至一个人能抵好几个店员,焦头烂额的时候,公司留少部分人应付日常工作,其他人则分派各门店支援。

  饶是如此,也不过勉强应付而已,分公司和总部经常接到各门店的求助电话,而且由于员工不够,类似于缺货调货这些协调不来的小事,都要报到许昕华这里来。

  不过分店遇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